立體顯微鏡通常被稱為實驗室或生產部門的主力。選擇立體顯微鏡時,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? 答案是:“看情況”。這是為什么呢? 因為它取決于用途,取決于用戶想要完成的任務。立體顯微鏡基本上是一種工具,用于將三維目標在三個維度中放大。 不同于復式顯微鏡,立體顯微鏡能夠應付這個任務。
背景知識
格里諾和 Cycloptic?原理
過去的雙目顯微鏡,其特點是透鏡系統簡單,而且設計和傳統的復式顯微鏡相同。 此類解剖顯微鏡,正如當時所熟知的那樣,主要用于生物學中的解剖用途;當時沒有技術上的應用。大約在 1890 年,美國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霍雷肖?S?格里諾(Horatio S. Greenough)采用了一項設計原理,1080檢測顯微鏡,今天仍為光學儀器的所有主要制造商所使用。“格里諾原理”基礎上的立體顯微鏡,實現了真正的高質量立體圖像。
1957 年,美國光學公司采用了帶有共用主物鏡的現代立體顯微鏡設計,并命名為Cycloptic?。它的現代鋁外殼下,是兩道平行的光束的路徑和主物鏡,以及一個五步變倍器。此種立體顯微鏡,大渡口顯微鏡,制造商除采用格里諾原理外,還采用望遠鏡或 CMO(普通主物鏡)原理,并用于模塊化的、高性能的儀器。兩年后,另一家美國公司博士倫提出了 StereoZoom? 格里諾設計,作出了開創性的創新: 一步到位的變倍器(變焦)。 今天幾乎所有的設計都是基于一個變焦系統。
以上重慶欣晟泰為您提供參考,歡迎來電垂詢。
立體顯微鏡的選擇標準
時至今日,立體顯微鏡仍基于提到的技術方法——格里諾或 CMO 原理。
四個事項需要仔細評估:
a)用途是什么?
b)哪種結構需要觀察、記錄或可視化?
c)有多少人在使用顯微鏡?
d)解決方案的可用預算是多少?
一旦上述因素已知,顯微鏡維修,則可以歸結為以下標準。放大倍數、變焦范圍和物場景深和數值孔徑光學質量和工作距離
人體工學
照明
放大倍數、變焦范圍和物場
立體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,是變倍器、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組合。
變倍器或變焦體像放大鏡一樣,變倍器由光學透鏡構成,可以用來改變儀器的放大倍數。改變變倍器的位置,會改變圖像放大的程度。圖像放大的程度稱為放大倍數。現代立體顯微鏡能夠提供 16 倍放大(只有變焦體),20.5:1 的變焦范圍,其特點是能夠進行可靠測量的機動化或編碼。
接下來,圖像通過目鏡得到進一步放大。為找出目鏡中觀察到的目標的放大程度,用戶必須將變倍器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相乘。
然而為了保證完整性,提供公式如下:
MTOT VIS 為我們要計算的放大倍數。 VIS 代表“視覺”。
z 是變倍器的等級。
ME 為目鏡的放大倍數。
MO 為主物鏡的放大倍數(當格里諾系統中未使用輔助透鏡時為 1 倍)
物場當從適當的距離向目鏡中觀察、而且瞳孔間距設置正確時,可以看到稱為物場的一個圓形區域。 物場的直徑根據放大倍數而變化。換言之,放大倍數和物場直徑之間存在著數學關系。 10 倍目鏡提供的物場數是23。這意味著變焦體和主物鏡放大 1 倍時,物場大小為23mm。 3 倍放大時物場減少到三分之一,即物場的直徑僅有7.66mm。
景深和數值孔徑
在顯微鏡中,景深往往被視為一種經驗參數。 實際上它是由數值孔徑、分辨率和放大倍數之間的相關性確定的。為了得到良好視覺印象,現代顯微鏡的調整設施會在景深和分辨率——在理論上具有負相關性的兩個參數——之間產生一種上線平衡。
視覺景深的實際價值
在視感景深這個問題上,Max Berek 發表觀點的作者,余相顯微鏡,早在 1927 年他就發表了經過大量實驗得來的結果。Berek 公式給出了視覺景深的實際值,因此今天仍然使用。
以上重慶欣晟泰為您提供參考,歡迎來電垂詢。
您好,歡迎蒞臨禮之鑫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